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
第一部分:阅读理解(共两节,满分40分)
第一节(共15小题;每小题2分,满分30分)
阅读下列短文,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(A、B、C和D)中,选出最佳选项。
(一)
文本略。
-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?
A. 作者的旅行经历
B. 对家乡的怀念
C. 对传统文化的思考
D. 对现活的批判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。文章通过对旅行中所见所感的描述,引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,因此最佳选项为C。
(二)
文本略。
- 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“这一过程”,指的是什么?
A.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
B. 个人成长的过程
C.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
D. 社会的变迁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特定信息的理解。根据上下文可知,“这一过程”指的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,因此正确答案为A。
(三)
文本略。
- 文中提到的“这种现象”是指什么?
A. 人们过度依赖科技
B. 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
C.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
D. 人际关系的冷漠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特定信息的理解和推断能力。结合上文可知,“这种现象”指的是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,因此正确答案为B。
第二节(共5小题;每小题2分,满分10分)
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4-8题。
材料略。
- 根据材料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:
A.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
B. 作者提倡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
C. 作者反对一切形式的创新
D. 作者主张保持文化的多样性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。通过分析可知,作者主张保持文化的多样性,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,因此正确答案为D。
- 作者提到“这个观点”是基于什么?
A. 对历史的深入研究
B. 对现实社会的观察
C. 对未来的预测
D. 对个人经历的反思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中特定观点的理解。根据上下文可知,“这个观点”是基于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得出的,因此正确答案为B。
第二部分:文言文阅读(共两节,满分35分)
第一节(共4小题;每小题3分,满分12分)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9-12题。
文言文略。
- 下列各组词语中,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:
A. 而/而立之年
B. 矣/鸣矣哀哉
C. 其/其乐无穷
D. 故/故人西辞黄鹤楼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词语意义的理解。A项中“而”表示转折,B项中“矣”表示感叹,C项中“其”表示代词,D项中“故”表示旧时、从前。因此正确答案为D。
- 文中“此”指代的是什么?
A. 前面提到的事物
B. 后面将要提到的事物
C. 作者的情感
D. 社会现象
答案解析: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指代词的理解。根据上下文可知,“此”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事物,因此正确答案为A。
第三部分:作文(满分60分)
请根据以下材料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材料略。
作文题目:《传承与创新》
作文要求:围绕“传承与创新”这一主题,结合材料内容,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。要求观点明确,论据充分,结构合理,语言流畅。
参考范文:
《传承与创新》
在历史的长河中,文化一直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。面对全球化的浪潮,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,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不可回避的课题。本文将围绕“传承与创新”这一主题,探讨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。
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。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,它包含了民族的智慧和历史记忆。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,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。例如,中国的书法艺术、传统戏曲、民间工艺等,都是值得我们传承的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高考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kwang.cn/d_e6b95d17ff1e66fec7741bf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