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85和211大学是什么意思?有哪些区别?
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,985和211是两个非常常见的名词。985高校和211高校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最高水平。但是,985和211大学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。
985和211的起源
我们来介绍一下985和211的起源。这两个名词的出现时间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。
1995年,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毅夫在参加校友会活动时,提出了“挑选一批或从关键学科中选几所大学,采取特别的政策和措施,把它们培养成世界一流大学”的建议。
1998年,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陈至立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,提出建设100所“名牌大学”,并启动了“211工程”,计划投入156亿元对中西部地区的百所重点高校进行专项建设,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。
2003年,教育部启动了“985工程”,计划在9年内(2003年至2012年)集中建设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水平的重点学科,投入建设经费达400亿元。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规模最大、投入最多的一次重大举措。
区别
从定义上来说,211大学是由中西部地区一百所高校组成的大学联盟,而985大学则是由教育部确定和投资的39所重点大学。
在选择标准上,211大学重点发展“应用基础研究”,重视“基础设施建设”,特别关注“人才培养”和“国家重点科技攻关”,努力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。而985高校则侧重打造“世界一流大学”和“国际水平的一流学科”,注重选拔和培养“特别优秀”的科研人才,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教授,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。
在建设目标上,211大学主要针对中西部地区,通过提升地区高等教育水平、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。而985大学则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品牌形象,提升国家在全球知识经济布局中的竞争力。
在学科设置上,211大学重点发展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,优势科学领域主要为材料、能源、信息、生物、制造等。而985大学则是与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交流合作,优势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、工程和医学等多个领域。
985大学重视学科竞争力和科研实力,建结构与目标更高。而211大学则侧重于区域性发展,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高考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kwang.cn/d_1486073365e670905feb4a77.html